绍兴学校大全绍兴大学大全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312000
  • 网站:
点击查看“浙江工业大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校门浙江工业大学位于中国杭州、中国绍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办学历史超过100年,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牵头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正式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亦为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全国共18所,与211工程同级。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高校第69名,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视察浙工大时对学校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充满信心。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成为首批进入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牵头高校之一,首批共有14所高校牵头。截止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与工程学科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浙工大获专利金奖数排名全国第3位(2010年全国第2位),专利奖排名全国第6位,有效专利数全国排名第11位,中国造富大学排行中排名第12位。浙江工业大学正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理、工、文、法、农、哲学、经济、医药、管理、教育、艺术十一大门类,设有22个学院2个部。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涉及一级学科8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1个,涉及一级学科32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药学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3.98亿元。图书馆面积6万余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834万余册,中外期刊274591种。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95人,其中专任教师207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1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5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5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浙江省特聘教授17人。现在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34977人;在读各类研究生7730人(博士研究生491人,硕士研究生7239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0余人;留学生495人。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9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0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5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在近两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学校先后有35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截至2011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3位。2011年,学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在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68、59和42位。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4.05亿元。

学校坚持“厚德健行”的校训,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建校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人。2003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12月)

历史沿革

(1953年6月~1958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1953年6月,重工业部根据政务院“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精神,宣布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9月14号举行开学典礼。校园占地235 亩,设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机械装备等3个专业。学生835名,教职工152名,其中教师60名。

(1958年6月~1960年8月)

1958年 6 月,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校名改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当年招收专科生。根据浙江省和化工部的协议精神,设基本化学、化学工程、化工机械、有机合成等5 个专科专业,学制为 2 年。另外还以化工机械、化学工程专科五年制的名义,招收初中毕业的新生入学(不久,改为二年制预科,结业后重考本科)。专业总数达12个(其中7个中专专业为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装备、炼油工艺、有机化学、化工仪表等)。在校生1975名,其中专科生占24% ,教职工357名,其中专任教师130名。

(1960年2月~1980年10月)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1960年2月,浙江省要在衢州(原名衢县,以下同)城郊集化工厂、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为一体,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的化工基地,决定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12公里的烂柯山下。1960年2月22日破土动工,开始了第二个校园的建设。同年9月,学校分衢州、杭州两地进行教学,本、专科师生约1400名。

全校在校学生2176名,其中本科生523名,专科生284名,中专生1369名。教职工895名,专任教师233名,设有高分子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无机物工学、电化学、氟化学、化学纤维、炼油炼焦等8 个本科专业;无机物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高分子工学、电化学等5个专科专业,以及7个中专专业。

开学时,定校名为乌溪江化工学院。1962 年8 月,校名改为浙江化工学院,在校生减少到660名(不包括中专学生348名);同时撤消杭州分部,中专恢复杭州化工学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厅领导。1963年7月,浙江化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又同归化工部领导,由于衢州校址外部条件差,投资大、见效慢,为改善办学条件,化学工业部决定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与杭州化工学校共同使用文一路校舍,并负责领导杭州化工学校。

1965年11月,两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到衢州原址,杭州化工学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厅领导。在1960~1965年中,浙江化工学院经历了“五年三迁”。虽然校址多变,学校不稳定,但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创业精神,带领师生员工化不稳定为动力,求质量,争发展。1966年5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学校管理机构瘫痪;连续4 年停止招生,长期停课,影响了对大学生的正常培养。1970 年7月,在全省高等院校撤并中,杭州化工学校被撤销,147名教职工及有关校产并入浙江化工学院,人员与物资于当年11 月起分批迁往衢州,杭州化工学校至此结束。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决心改变面貌,加快发展。根据浙江省建设需要,1977年除恢复本科无机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化工机械3个专业外,增设工业分析、农药化工、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4个专业,突破了单一的化工专业模式。1978年又增设化工设备防腐专业,本科专业达到8个。本科生年招生数超过330名,教职工748名,其中专任教师270名。1979年,首次招收化工机械、物理化学两项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5个科学研究室,31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289万元,图书超过30万册。

(1978年2月~1992年10月)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浙江工学院于1978年2月起筹建,校址选在西湖区(现为下城区)上塘公社所属的潮王(曾名朝阳,以下同)、东新大队,规划用地面积430亩,按3000名学生规模设计,1979年4月4日破土动工。1979年1月,设立杭州分校,招生429名,在有关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内设立7 个教学点,开办专科班。至1980年8月,建成约5000平方米校舍,并陆续从外地调入教职工约180名。

为加速浙江工学院建设,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化工学院并入浙江工学院,并作为建校基础。1980年8月4日,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成立,从而保证了组织上进行统一领导;确定了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的方针。同时招生专业增加到12 个(其中本科专业11个),招生数增加到667名,其中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新生65名在杭州本部入学,在衢州原址设浙江工学院分部,其他专业的新生564名和1276名老生在分部入学。自1981 年起,按新校舍的建设进度,每年新生杭州入学,在衢州的教职工和图书、仪器、设备则分期分批迁来杭州。分部负责1980 级以前在校生的培养,直至毕业。至1984年,杭州本部建成校舍4.92万平方米,学校搬迁完毕,衢州分部随之撤消。

学校地处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得到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直接关心与支持。学校坚持了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员潜力,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求发展,求提高,求效益。在1980~1992年间,学校有了较快的发展,建成校舍16万平方米,年招生数由629名增至1265名。至1992年底,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3个层次、35个专业、4247名学生,在这里接受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工商管理教育或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成人教育的在册学生数已达1551名。

全校共有教职工1631名,其中专任教师671名。固定资产总值8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44万元。藏书量已超过65万册,中外期刊3300种。1983年开始,已与日本国足利工业大学、宇都宫大学、美国瓦尔帕来索大学、德国吕贝克技术学院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影响。至1992年,学校设化工、机械、电子、土木、公管、轻工、计算机、技术师范等8个系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体育军训、成人教育4 个部,还设有6个校办工厂和劳动服务公司、卫生所、幼儿园等附属机构,并有4 个省重点学科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为学校上新台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91年12月~)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发展浙江工业教育,和祖籍浙江嘉兴、台湾省的实业家张子良洽谈捐资共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筹建工作由此起步。同年12 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张子良签订了《张子良先生捐资兴建浙江工业大学的协议书》,要点是:(1)张子良为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兴建浙江工业大学捐资1000万美元,省人民政府配套费6000万元人民币。(2)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下设工商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工程技术3 个学院。(3)工大建设分两期进行,1992~1995年投资数占总数的62.5%,1996~2000年投资数占37.5% ,2000年完成。捐资接受单位为浙江工学院,更名后,接受单位为浙江工业大学。双方认为,如有可能,力争使上述计划尽快实施。(4)建设项目分期的建设方案由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1992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浙江工业大学总体规划,定土地500亩,在校生6000名,校舍总面积26万平方米等。还公布了以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周洪昌为组长的、省、市14 个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浙江工业大学(筹)基本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名单。学校也建立了浙江工业大学筹建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工作。

1992年4月21日,隆重举行了浙江工业大学子良教科大楼奠基典礼暨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工仪式,开始打下浙江工业大学建设的第一桩。通过一年余的筹建,已经具备了建立浙江工业大学的基本条件。1993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1993]274号文件,同意将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

1994年11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1994]199号文件,将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浙江工业大学。1997年7月,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1997]169号文件,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发专题会议纪要[2001]7号,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学术研究

大学联盟

原长三角八校联盟:原长三角八校联盟每年都有校际交换生项目。

对外交流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英、法、德、日、比、澳、俄等国家的3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学校招收了来自33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专业课程。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95人,其中专任教师207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1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5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共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5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5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浙江省特聘教授17人。截至2013年初,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达34977人;在读各类研究生达7730人(博士研究生491人,硕士研究生7239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0余人;留学生495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浙江、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开发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9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0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5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22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在近两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0项。学校先后有35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截至2012年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1位。2011年,学校被SCIE、EI、CPCI-S三大索引机构摘录的论文数在国内高校排名分别为第68、59和42位。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4.05亿元。

院系设置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工学一部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工学二部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

浙江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独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最强的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25)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前12)

重点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

省级重点学科(17个)

序号 学科名称 负责人 学科层次 归属学院

A类

1.国际贸易学 程惠芳 省重点A类经贸学院

2.中国古代文学肖瑞锋 省重点A类 人文学院

3.材料学 钟明强 省重点A类 化材学院

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万良 省重点A类 信息学院

5.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蔡家楣省重点A类 软件学院

6.过程装备与动力工程高增梁省重点A类 机械学院

7.化学工程计建炳省重点A类 化材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8.技术经济与管理池仁勇 省重点A类 经贸学院

9.教育技术学 邱飞岳 省重点A类 教科学院

B类

1.教育经济与管理宣勇省重点B类 政管学院

2.光学程成省重点B类 理学院

3.通信与信息系统乐孜纯省重点B类 信息学院

4.结构工程郑建军省重点B类 建工学院

5.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姜伟省重点B类 之江学院

6.管理科学与工程周根贵省 重点B类 经贸学院

7.设计艺术学周旭省重点B类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9个)

学科名称 学科负责人 学科级别

应用化学马淳安重点 A (重中之重)

工业催化李小年重点 A (重中之重)

机械电子工程张立彬重点 A (重中之重)

生物化工郑裕国重点 A (重中之重)

环境工程陈建孟重点 A (重中之重)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柴国钟重点 A (重中之重)

制药科技创新基地苏为科重点 A (重中之重)

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俞立重点 A (重中之重)

新材料及加工工程钟明强重点 A (重中之重)

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

◆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负责人:肖瑞峰2005年

◆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负责人:王万良 2005年

◆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负责人:沈寅初 2007年

◆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负责人:程惠芳 2007年

◆ 课程名称:标志设计负责人:周旭 2008年

◆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负责人:虞晓芬 2009年

◆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负责人:俞 立 2009年

◆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设备负责人:郑裕国 2010年

◆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负责人:计伟荣 2010年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沈寅初

党委书记:梅新林

校长:张立彬

党委副书记:张立彬、肖瑞峰、何智蕴

纪委书记:卢章陆

副校长:华尔天、陈杰、李小年、肖刚。

历任领导

浙江工业大学历任党委书记: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钱序勋 1953.8-1954.3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李昌福 1954.3-1955.1

杭州化工学校党支部 贾荣彬 1955.1-1957.9

杭州化工学校党总支 周学山1958.4-1958.9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党委 周学山 1958.9-1960.2

浙江化工学院党委 张庆三1960.2-1966.5

浙江化工学院党委党委 周学山 1978.4-1980.8

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 周学山 1980.8-1981.11

浙江工学院党委 周学山 1981.12-1987.1

浙江工学院党委 屠德雍 1987.1-1993.2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屠德雍 1993.2-1994.9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王国榜 1994.9-2000.12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汪晓村2000.12- 2011.9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 梅新林 2011.9 -至今

浙江工业大学历任校长: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杭州化工学校 刘亚东1954.3-1958.6

浙江化工专科学校 刘亚东 1958.6-1960.8

浙江化工学院 刘德埔 1960.2-1964.7

浙江化工学院 李寿恒 1964.7-1967.7

浙江化工学院 周学山 1978.4-1980

浙江工学院 李恩良 1981.12-1983.12

浙江工学院 邓汉馨 1983.12-1988.1

浙江工学院 洪起超 1988.1-1993.2

浙江工业大学 洪起超 1993.2-1994.9

浙江工业大学 吴添祖1995.6-2000.12

浙江工业大学 沈寅初 2000.12--2005.3

浙江工业大学 张立彬 2005.3--至今

著名校长

李寿恒:中国化工奠基人。

沈寅初:中国绿色农药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知名校友

徐光宪,中国稀土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干福熹,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刑球痕,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光耀,现任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广宪,2003年1月任海南省政协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张鸿铭,2009年4月起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茅临生,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2010年1月起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魏大鹏,天津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3月起任天津市人事局局长。

孙文友,2005年11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2006年3月任中共湖州市委书记、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沈莲清,女,1946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本科毕业,1981年杭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该校化材学院任物理化学教师。1992-1993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任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大学高访学者,1999-2000年任荷兰Wageningen大学高访学者。曾任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农跃,2006年至今,任上海圣奥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白浪,2004年12月起任凯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燕和,现任福建省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季诚建,杭州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建德市化工学会理事长,是杭州市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尤源,2000年至今担任浙江正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生来,2001年8月至今任浙江巨化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

冯浩,现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方岳亮,现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忠瑶,现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吉昌,2000年4月至今任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执行校长,兼任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

刘晓清,现任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

葛炳灶,现任浙江今飞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童志远,现任沃尔沃中国区CEO。

余建伟,现任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光明,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规部总经理。

张志祥,著名企业家,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赵晓明,文化战略学家、出版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崇德宣印堂》创办人、美国大华府(华盛顿地区)浙江同乡会创始人及首任会长。现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美国亚洲文化保存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

文化传统

《浙江工业大学校歌》

烛光烛光,在西子湖畔点燃;

心血浇灌,现代化的希望;

莘莘学子,巍巍栋梁;

扎根在科学沃土,茁壮成长;

激荡激荡,着古运河的情怀;

沐浴改革,开放之光;

工程师的摇篮,新技术的殿堂;

紧连着钱江长江,太平洋;

任重道远,创建一流;

浙江工业大学;

开拓奋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新世纪的挑战;

啊啊啊……

奔向明天的辉煌;

啊啊啊……

奔向明天的辉煌!

学校特色

浙江工业大学风景学校校办产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学校科技成果为依托的校机械厂、化工设备厂、化工厂等企业是浙江省校办产业骨干企业。学校后勤顺应社会化改革潮流,组建后勤集团,模拟企业化运作,拥有全国高校百佳食堂,构建了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理应勇挑重担,努力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浙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地址

朝晖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

邮政编码:310014

屏峰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号

邮政编码:310023

相关新闻

2013年11月3日,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邵科馆国际会议厅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信号处理在海洋”,旨在推动信号处理在海洋通信、海洋装备方面的应用。省信号处理学会理事长宫先仪院士,常务副理事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华尔天,学会理事、会员以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共80余人出席年会。

华尔天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以及信息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情况。大会的四个特邀报告分别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陈鹰教授的“海洋观测技术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教授的“海洋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沿介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刘敬彪教授的“信号处理技术在海洋通信中的应用”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张文安教授的“非等间隔周期网络化卡尔曼滤波”。2013年11月3日下午,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交流。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